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意思是当子女希望尽孝时,父母却已经去世,无法等到孝顺的机会。
起源于古代中国的《孟子》一书,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,而是皋鱼的话。然而,由于历史误解,很多人将这句话归于孔子。类似于“食、色,性也”这句名言。这句话借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比喻,形容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之感。
在社交生活中,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梗表达出在照顾父母时无奈和遗憾的情绪。比如,在朋友聚会上,当有人提到自己期望能够孝敬父母,但却因为父母已逝去而感到惋惜时,可以用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来表达这种感叹之情。